兩岸保生大帝祖廟群

中國大陸保生大帝
白礁慈濟宮:又稱西宮,始建於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位於漳州龍海角美 鎮白礁村,為保生大帝出生地,北宋時始建,經歷代修建,於文化大革命中嚴重毀損,1991年由台灣信徒捐資重修落成。
青礁慈濟宮:又稱為東宮,位於廈門市海滄區青礁村岐山東鳴嶺上,始建於宋景佑3年(1036年),原名「龍湫庵」,為保生大帝生前煉丹修道之所亦是初享廟食之始地。青礁白礁東西兩宮直線距離2280米 。
泉州花橋宮:為保生大帝生前施藥義診之處,建於南宋紹興年間,清代開始,該廟附設有施藥局,如今稱為泉州花橋贈藥處診所。
台灣的保生大帝
台灣的保生大帝信仰是隨著泉州移民流傳來台,早期保生大帝是屬於泉州同安人的守護神,但現在已無分別。台灣供奉保生大帝的廟宇林立,且以泉州移民聚居集中地區為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學甲「慈濟宮」和台北「保安宮」。
學甲「慈濟宮」相傳是明永曆十五年由鄭成功官兵迎自大陸同安縣白礁鄉祖廟,在學甲頭前寮將軍溪畔登陸,因此被視為台灣保生大帝開基祖廟(學甲慈濟宮所奉祀開基主神稱為「開基二大帝」,相傳保生大帝吳夵於北宋仙逝後,鄉人立廟祭祀時,雕刻有「大大帝」、「二大帝」、「三大帝」三尊保生大帝神像,大大帝奉祀於龍海白礁慈濟宮,三大帝奉祀於青礁慈濟宮,二大帝則由同安縣百姓李勝迎祀隨明鄭成功軍隊前來臺灣,原由台南學甲下社角李姓後代私人奉祀,後成為學甲地區信仰核心。),每年 農曆三月十一日 學甲「慈濟宮」舉行「上白礁」謁祖祭典,是南台灣最重要的民俗廟會活動。上白礁遶境的藝陣遊行規模盛大,且台南縣民俗藝陣資源豐富,廟會中蜈蚣陣、宋江陣、跳鼓陣、車鼓陣都是其特色;但近年來上白礁謁祖祭典增加遙祭中華民族列祖列宗儀式,以表現血濃於水之中華民族精神,祭典委員會則網羅政府官員、民意代表、黨政首長等一堆政治人物,充滿濃厚的政治色彩。據說「慈濟宮」開基神像雕刻於宋代,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廟口一對旗桿為台灣現存最古老旗桿,廟中葉王交趾陶和何金龍的剪黏作品,已成為傳統工藝國寶級藝術品。
台北大龍峒保安宮肇源於清代乾隆初年,同安籍移民入墾台北大龍峒地區,由於水土不適,瘴癘四起,所以返回故里白礁慈濟宮分靈保生大帝神像來臺灣,1755(乾隆二十年)建廟,1805(嘉慶十年)遷於現址建廟,清代台北『地區艋舺頂下郊拼、漳泉械鬥時,保安宮為同安籍移民避難之所及據點。『保安宮』亦有「保佑同安人」之意,為大龍峒地區信仰中心。1995年至2002年自費重修,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馨獎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總部「二○○三年亞太文化資產獎」。每年 三月十四日 大道公誕辰前的遶境活動聲勢浩大,媲美 五月十三日 大稻埕的「霞海城隍」祭典和 十月二十三日 艋舺迎青山王遶境活動。「保安宮」每年三月舉行的「字姓戲」,由當地各大姓氏輪流出資演戲酬神,也成為「保安宮」的一大特色。
 
臺灣奉祀保生大帝各廟宇於1989年組成「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由當年學甲慈濟宮董事長周大圍出任首任會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