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醫神-保生大帝生平傳說

 《全國佛剎道觀總覽--保生大帝專輯》信仰之道,取諸濟世安民,而仰恤之情,則存乎天下黎民之心,因是黎眾崇敬之起,爼豆之祭,或法乎聖哲至理,或報其節義,或酬其惠施,諸如此端,可為典範,永蔭後世者,則立祀以千秋永誌焉。宗教信仰是求善、求美,若太過於求真,則雖能跳脫迷信桎梏,但在心靈上是否過於空虛,難得糊塗也是美。
【保生大帝】又稱吳真人、吳真君、大道公、花轎公、英惠侯、真人仙師、吳公真仙等,稱呼雖然不一,都是由歷代皇帝所勒封的尊號,而被奉祀為神仙。


他能把一副枯骨拼起來再賜給他生命。由於他的醫術實在太神奇,所以現在的醫師和藥商都尊奉保生大帝為保護神。台灣有許多「醫藥之神」,保生大帝是奉祀最廣的一個。即民間俗稱的「大道公」,是一位道德高尚、醫術高明的神,世人將其人格轉化為神格,人人敬奉外,醫生和藥商奉之更為虔誠。
原是周代泰伯皇帝的後裔,在列國時分土金陵,建國吳縣,傳到三十一世的時候,遂以吳為姓。後來吳姓子孫繁衍,才分出一支,遷入中國現在的河南臨漳縣,在此安居立業,世世代代行善助人。到了第九代吳通時,因北方長期戰亂,生活困苦,於是帶著妻子黃氏,向南遷移避難來到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這就是後日保生大帝生長的故鄉。保生大帝姓吳,名夲,字華基,別號雲衷,宋朝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生,先祖世代都是勤修功德,樂善好施的人。父親平素也都是以勤儉治家,喜歡做善事,以勸人學好聞名。母親性情幽雅貞淑,增修前世功果,積德早已上達蒼穹。
姓吳名夲
《漳州府志》:宋吳夲,海澄人,母夢吞白龜而孕
《同安縣志》:吳真人,名夲,同安人,由貢舉授御史
《道教源流吳真君記》:吳真君,名夲,字華基,號雲衷
民間相傳他的出生非常靈異。有一夜,他母親正在酣睡,夢見吞食一只白龜入腹中,醒來想起吞白龜是吉祥之兆,心中暗喜,後來感覺有懷聖胎,這就是保生大帝投胎。
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西元九七九年),黃氏要分娩時,恍惚看見太白金星和南陵使者,偕同北斗星君,護送一個仙童到她房門口,說:「這是上界的紫微星,前來投胎降世的。」他們剛剛說完,忽然保生大帝降生了。這時候異香滿室、毫光燦爛,又見五老及三台魁星現身來祝賀。屋外只見上空五彩景雲朵朵覆室,紫氣滿庭,民眾個個嘖嘖稱奇,認為這是不尋常的瑞氣。當時正是農歷 三月十五日 辰時。
保生大帝從童年時代就很聰明,對於各種事物充滿興趣,領悟力又很高,鄉里的人都稱他為神童。大帝本來是紫微星來轉世的,生來就具有道性,所以品行性格部和常人不同,幼少讀書時,博覽群書,無論什麼書籍,凡是讀過一遍,都可以背念,不但天文地理,就是禮樂行政的書也無所不通﹔尤其是對岐黃醫術,他特別下功夫,潛心研究,有獨特的專長。在製藥方面,特別精製成方,達到奧妙,這就是大帝的志願是在救世濟人的緣故。在父母的支持下十三歲拜師學醫,隨著師傅上山採藥,回來便加以整理、晒乾、貯藏備用。嘗陪侍在師父身邊學習看診,每遇窮人生病不敢求醫而延誤病情,心中非常的難過。
除了醫術高明之外,由於天資聰穎、博讀群書,青年時代就出仕,中舉人,由朝廷授派御史,為國效勞多年。但他志在行醫,不久即辭官退隱於大雁山,一心研究醫術,把他多年行醫經驗和研究心得著述成書。這期間,許多慕名前來拜他為師,學習醫術。經吳夲悉心教導,以程真人、鄞仙姑、黃醫官等成就最高。後來也成為吳夲行醫的得力助手。為人仁慈,多行善事,救人無數,勤練修道。如上所述,保生大帝不但以醫道濟世,而且有許多陰騭。因此,玉皇上帝就下旨,召他升天。在北宋仁宗景佑三年(西元一0三六年)五十八歲那年的 五月二日( 農曆五月初二)的午時,修練成道,乘白鶴飛昇。附近鄉親得知吳夲即將飛昇,都擺設香案,焚香叩送。又因感念他對鄉親的恩澤,大家出錢出力修建一座祠堂,供世人朝拜。
生平傳說
在大帝十七歲的時候,他便去參加鄉試,並且還獲得御史這個官位。當他為官時,便遊覽了天下名山勝水,也因此認識了許多異士,學會道家的一些修煉秘訣,於是便歸隱於大雁山東的深幽處,以勤于學習太上玄機為務為了救世濟民,還努力地煉就丹藥。
《台灣縣志》說:「保生大帝長大後,受室業醫,以活人為心,按病投藥,遠近皆以為神。」因此,民間產生了許多傳說。說:「他十七歲時,在海邊賞月,突然有一個異人,從天空飄然降下,帶他去瑤池,謁見西王母。西王母授以神方濟世和驅魔逐邪之術,又贈他一部珍貴的醫書,回家之後,便覺悟修真。」又有說:「他長大後,學道雲遊名山大川,學會了三五飛走之術,所以醫治疾病,多有奇效。」
起死回生,白骨復活
有一次,大帝在森林中發現一堆白骨,經拼湊之後發現是一副少了左腿的人骨,吳真人以柳枝將之接復並用咒水潑灑枯骨,隨即恢復人形復活。原來此人叫江平是書僮因隨主人進京趕考途中為了保護主人被虎所噬,當時其主人江仙官已高中進士被派為同安知縣,後來主僕相見,縣官見其醫術大驚,多次請求拜吳為師學習醫術,乃辭官跟隨大帝學醫濟世。
黑虎將軍【虎爺】
每一位進入供奉保生大帝廟宇的善男信女,都可以看到正殿中神桌下有一尊虎神像,好像保護著保生大帝,他正是守護大帝的「虎爺」。也就是傳說中所說的,保生大帝「醫虎喉」,這只老虎終生跟隨大帝,經大帝超度成神,乃隨侍左側,為大帝守護,聽大帝差遣。
虎爺本來是一只愛吃人的凶猛老虎,有一天,它囫圇吞棗似的把一個女人吃下去以後,喉嚨被這個女人頭上戴的髮針刺破,痛得不得了,只好求保生大帝醫治。保生大帝不願意救它,還把它罵了一頓,說它隨便吃人,不愛惜生命。受傷的老虎被罵以後,心裡也後悔不已,不斷低頭表示懺悔,後來保生大帝看牠有痛改前非的意思,就動手為老虎拔掉髮針。從此以後,這只老虎戒掉吃人的習慣,而且跟著保生大帝到處做好事,後人就尊稱它為「虎爺」,又稱[ 黑虎將軍」。
點龍眼
保生大帝在行醫救眾之餘,還著作醫書傳世,共有內外科十三冊之多,此外,他的醫德不但遍及漳、泉兩地百姓,也及於動物,所以傳說他有「點龍眼、醫虎喉」的事跡。
相傳,有一只害了眼病的巨龍,化為人身深夜前來求診,大帝識破其為非人,並以符水於點龍眼,治愈其不治的眼疾,老龍非常高興,一再道謝,然後騰空而去。
移糧賑災『漳泉旱災施米濟』
北宋仁宗明到元年(西元一0三二年)當他五十四歲時,中國泉、漳兩州長期不下雨發生飢荒,皇帝雖下令由別的地方運糧賑災,但船行駛很慢,吳夲於是施用法術,吹順風與船隊,使得船速加快,他預言:「十日以內,必有米到。」果然不出十天,漳州各澳,有大船載米入澳以安民心。
驅逐瘟神厲鬼
隔年(西元一0三三年),漳州一帶發生瘟疫,傳染全縣,死亡相繼,他得到消息,便帶領眾徒弟前往漳州,施醫藥,以符法驅除瘟神厲鬼,終使疫情得以控制而減緩。
事跡顯靈
泥馬渡康王『忠誠護宋膺廟祀』
保生大帝雖然登及上界,但是,他的內心卻依然十分地眷戀故園,因此經常監視且庇佑凡間。時常出現于人間,不斷效力,或拯救世人。他時常出現幫助皇帝抵御賊寇,或指揮神兵助戰,而得大勝。
當宋朝徽宗皇帝時,北方的女真族建立「金國」,勢力強大,是宋朝的最大邊患。金國時常舉兵攻打宋朝,後來甚至於迫使宋朝政權遷移到南方,形成偏安江南之局,即史稱為「南宋」。之前在一次的宋金交戰;宋軍戰敗,訂立合約,並以宋徽宗之子康王趙構(即為後來的宋高宗),當人質,押往北方,康王身在異國但心繫故土,時時刻刻準備找機會逃走;有一回,他乘機脫逃,走著走著,竟來到崔子廟前,但是,因苦於沒有馬匹可騎,所以還一直擔心著自己可能難以逃脫,而又被捉了回去。這時,突然聽到馬的嘶啼聲,回頭一看,果真有一匹馬停在廟前不遠之處,趕忙地他便騎著這匹馬直往南方奔逃,這時,金兵也已經追趕來了。當高宗逃到江邊時,回頭一看,竟遙見天將神兵正在替他阻止抵御金人,他便乘機逃過江去,安全抵達故國。當他一過了江,也累了一晚到一間舊廟休息,這時才發現是一間供奉吳真人之廟,旁邊有一尊泥塑的馬,他所騎的居然是匹泥馬,而暗中庇佑高宗的就是保生大帝。這就是所謂「泥馬渡康王」的故事由來。
靖康之難以後,康王在臨安(現在杭州)即位為宋高宗。因感念吳真人救命之恩,訪知吳貞人原奉祀於白礁,便在紹興二十一年(西元一一五一年),下詔令地方官,在保生大帝的故鄉立廟,奉祀吳夵,并且每一年都得按時祭祀。至孝宗登位,乾道七年御賜一個匾額,題名「慈濟靈宮」,并賜謚「大道真人」。現在一般尊稱保生大帝為「大道公」,就是基于這個緣故。
退賊護民
福建廣東沿海時有海賊滋擾居民。一次大批海賊又來侵犯,部分虔誠的民眾到吳真人廟裡去祈求,而朝廷也得到消息,派兵前來征剿,會戰中官兵有如神助,很快就砍殺頭目李三,賊軍群龍無首,潰不成軍,民眾得以安康。南宋寧宗慶元初年(約西元一一九五年間)又有賊軍侵擾,吳真人顯靈阻退,百姓又得到庇護。官吏呈報到朝廷,寧宗敕封吳真人為『忠顯侯』。
阻水安鄉
有一回,民間淹水,水勢甚大,洪水橫流,氾濫成災,眼看著馬上就會把民房給淹沒了。就在這個時候,人們居然看到吳,他正騎在鶴背上,用手指著潮水,說也奇怪,潮水馬上便退了回去,而使得村莊毫無損失。於是民眾便口耳相傳,并且紛紛建蓋廟宇,以祭祀這位恩人。
助明興國『渤陽湖救駕彰神功』
蒙古人在中國建立元朝,元朝末年政治敗壞,民生困苦,各地豪傑群起革命。明太祖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於渤陽湖的時候,陳友諒的水軍裝備精良,忽然刮起巨大的風浪,眼看著太祖和士兵即將被風浪吹翻,這時,吳夲竟突然地出現在雲層之上,謹慎小心地佈置旗幟,結果,風浪果真都平緩下來,太祖則因此而平安無事,還指揮神兵助陣,而得大勝。後來,明太租朱元璋在南京即位之後,為了感謝吳夲的救命之恩,便在洪武五年(西元一三七二年),下令勒封吳夲為「昊天御史醫靈真君」。
孝宗以後,代代皇帝,多有封賞。慶元初年,寧宗勒封「忠顯侯」。嘉定年間勒封「莫惠侯」。寶慶三年,理宗勒封「康佑侯」,四年勒封「沖慶真人」,五年勒封「妙道真君」。
絲線把脈診病(各種說法有待考証)
揭榜醫太后《全國佛剎道觀總覽--保生大帝專輯》(宋理宗寶慶三年)
宋仁宗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一派太平稻世。
天聖九年(1031年)宋仁宗的母後患疾,朝裏所有太醫多次診治,百藥無效,病情反而同日見沈重,奄奄一息危在旦夕。原來宋仁宗的母後患的是乳疾。太醫診治羞于開口,不肯讓人視診,服下許多丹藥均無見效,太後病久不愈,太醫束手無策,宋仁宗更是廢寢忘食,坐立不安,百般無奈,只好張貼黃榜廣征良醫。
有一天,從福建到京都汴梁雲遊的民間醫生吳
看了黃榜,伸手揭下來,這消息轟動整個京城,大家知道,伴君如伴虎,如果治好了病,當然有封賞,如果治不好病,那可得當心腦袋。
揭榜後,被帶進宮中,宋仁宗親自召見,只見他道貌平凡,布襪草鞋,風塵仆仆,說話聲如洪鍾,上朝不拘禮節。宋仁宗心想,這分明是個鄉下醫生,豈能治好母後的病,既然敢揭黃榜,且讓他試看看。
吳夲被帶到後宮,太後躺在房裏床上,太監從房裏接出一條紅絲線,讓他在絲線上把脈,吳夲三個指頭輕輕地按在絲線上,認真診斷一會兒,沈沈地歎了一氣道:沒治了,沒治了,脈搏已經停了。說罷站起來,就要往外走。宋仁宗和衆人大吃一驚,覺得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這個鄉下醫生看起來還有點真本事。剛才故意叫宮女將紅絲線系在床杆上,被他診出沒脈搏,實非平庸之輩。衆人見大夫要走,忙上前勸阻道:大夫留步,請再爲太后把一次脈。吳夲只好回身重坐案前,又伸出三個指頭輕輕地按在絲線上,聚精會神地把脈,低頭沈思片刻又道:沒治了,沒治了,太後的脈搏跳得和貓一樣急。以貓試他,又被他識破了,因此趕快上前挽留他再次把一次脈。
吳夲百般無奈,只好坐下,再次伸出三個指頭按在紅絲線上,垂頭側耳,專心致意的掃寸脈,關脈,尺脈,認真辨認一番道:不妨事,不妨事。他爲太後隔幔灸艾柱,鋼針刺背脊,又用丹藥內服,經過一番調治,太後的病終于藥到病除。太后和仁宗喜出望外,十分感激,宋仁宗要賜封禦史太醫,他起身辭謝,要回故里道:吾志在修真,拯救衆生,榮華富貴,非我所願。  宋仁宗見他堅持,嘉獎他的美德,賜他在故里白礁擇地(現白礁慈濟祖宮正殿)結廬修真悟道,行醫濟世。
絲線過脈醫國母
保生大帝的醫術還不止能起死回生而已。明朝成祖永樂七年,成祖的元配孝慈皇后乳房生瘡,腫痛不堪,可是天下所有的名醫部醫治不好。太子憂心皇后的病情,於是下令各地張貼榜文,徵求能為皇后治病的人,應徵前來的人也很多,但都無法醫治皇后的病;有一天突然一個道士,自稱他能夠醫治皇后的乳疾。成祖聞報半信半疑,命令內待,把他帶進坤靈宮去。問他要用什麼方法治病?他說以絲線診脈,便得判明病症。
成祖不大相信,命內侍把他帶進皇后的鄰室,拿了一條絲線,一端扎在皇后的玉鐲,一端拿給他去診視。他用五指在絲線上一按,搖頭說:「這似金玉之類,那裡是皇后的御脈?」成祖再命內侍,把絲線的一端,縛在貓身上,請他再診一次。他再用五指在絲線上一按,又搖頭說:「這非熊非虎,好似是貓,也不是皇后的御脈?」
此刻成祖便更覺得奇異,才釋然向他道歉,命令內侍把絲線系在皇后的乳上,請他再診。他再診后,就斷定說:「肝脈太長,血又凝滯,必為乳疾,這要用針灸,才能根治。」可是皇后又不肯把玉體給他看,於是他只得又說道:「沒關系,我只要站在屏風外邊,用絲線懸掛著針灸,這樣就可以醫治了。」
於是,成祖就以屏風遮蔽皇后玉體,請他以絲線針灸,頃刻間,乳房的腫痛立止,而不知不覺地恢復平安了。成祖大喜,為了感謝吳夲的救妻之恩,便要賞賜吳夲許多的錢財和爵位,他一概不受,也不多說什麼,辭出坤靈宮外,忽然有一只白鶴降落御苑,他騎上白鶴而去,消失得無影無蹤。皇后感其恩德,乃立國母獅於福建白礁慈濟宮廟庭之內。
成祖駕崩,太子即位,亦即仁宗皇帝,秉承父命,為了追念吳夵的恩德,便於洪熙元年晉封他「恩主昊天金闕御史慈灣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并且下旨把白礁的吳真人廟,改建為一座大宮殿,并賜龍袍一件,命令地方官,春秋二季隆重致祭。從此之後,這個長達二十四個字的封號冗長難記,於是民眾乃將之簡稱為「保生大帝」, 吳夵這位[萬壽無極保生大帝」,便逐漸成為民間著名的醫神。
 
歷代朝廷追封
宋朝
1171年(宋孝宗乾道七年)賜──大道真人
1195年(宋寧宗慶元二年)封──忠顯侯
1208年(宋寧宗嘉定元年)封──應惠侯
1227年(宋理宗寶慶三年)封──康祐侯
1235年(宋理宋端平二年)封──靈護侯
1239年(宋理宗嘉熙三年)封──正祐公
1240年(宋理宗嘉熙四年)改封─沖應真人
1245年(宋理宗淳祐五年)封──孚惠真君
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封──孚惠妙道普佑真君
明朝
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封──昊天御史醫靈真君
1425年(明仁宗洪熙五年)封──恩主昊天金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學甲慈濟宮
因為同安縣屬的寺廟中,白礁的保生大帝最為靈驗,同安縣人就把保生大帝奉為主神。中國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昔時移往台灣,攜帶他們所奉記的保生大帝香火或分身像,便在各處建廟奉祀大帝。據統計,全台有一百四十多座的保生大帝廟,其中台南縣最多。台南縣學甲慈濟宮是台灣地區保生大帝的開基祖廟,廟內存有八百餘年歷史的開基神像,一年四季觀光客絡繹不絕,為台南縣北門區的文化、信仰中心,廟宇規模宏大,香火鼎盛,時常有中外學者專家前來參觀。
根據廟志記載,學甲慈濟宮創建於明永歷十五年,初建時規模簡陋,後來神靈顯赫,才在康熙四十年改建,並經數次修繕成為聞名各地的大廟。而此廟的開基神像,是由鄭成功的同安籍部屬自白礁分香而來,因此才代代相傳,每年農歷 三月十一日 舉行上白礁謁祖祭典。恭送保生大帝晉謁白礁祖廟,盛況空前。另有一說謂:明末很多同安縣白礁村的子弟加入鄭成功的先鋒軍。出征之前常來慈濟公祈求香灰,帶在身上以保平安。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 農曆三月十一日 ,先鋒軍在今日的台南學甲鎮登陸。這一日就成為白礁子弟遙拜大陸故鄉的日子。
保生大帝的廟宇中,最特殊的一點,就是廟中都設有「藥簽」。因此對病人或病人的家屬來說,到保生大帝的廟宇裡來,除了可當面祈求保生大帝將病魔驅走之外,也可以求個藥方,抓藥回去配給病人吃,如此一來,則更是雙管齊下而萬無一失的辦法。
這種藥簽,大致上來說,和一般抽詩簽問吉凶的方式并沒有什麼兩樣。但是,抽藥簽之前,除了祈禱者必須先持香默禱之外,還必須將病情詳細陳述一番,讓保生大帝知道後,再在簽筒中任意地抽一簽,再擲兩個杯茭於地,若一俯一仰,則即為神明的旨意。在得到神明的旨意之後,禱祝者便可持藥簽向廟祝索取藥方,到中藥鋪裡抓藥服用即可。由於從前的人對保生大帝一向就非常崇敬及依賴,因此自然而然便產生了一種心靈上的信賴與慰藉,這種心理作用對病情有或多或少的助益。所以,保生大帝廟經數百年一直能夠香火鼎盛,並不是偶然憑空得來的! [最進則漸無此作為了]
浪漫的戀曲與債務糾紛
人世間難免會產生糾紛,而神界也不例外。民間傳說神界的單身貴族大道公與媽祖曾有一段羅曼史,「保生大帝」得道後見媽祖端莊賢淑,便展開追求攻勢,而媽祖見其宅心仁厚,也萌生愛意,倆神情投意合,共同譜下一段「堅定的友情」。一日,媽祖乍見母羊產子之苦,毅然慧劍斬情絲與保生大帝斷絕往來,大帝無端被拋棄非常懊惱,乃在媽祖誕辰(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遶境時施法下雨,淋洗媽祖臉上脂粉;媽祖不甘示弱,也在保生大帝誕辰( 農曆三月十五日 )神駕出巡時作法刮風,要吹落大帝頭上的帽子。因此每逢媽祖誕辰便經常下雨,而保生大帝誕辰則常會颳風,此即民間氣象諺語:「大道公風,媽祖婆雨」的由來;若當天無風無雨,信徒就說:今年大道公和媽祖婆和解了。此一傳說穿插閩南暮春節候,與地方神祇傳說,頗富人情趣味。然而亦有地方信徒,以為褻瀆神明,深不以為然。
保生大帝的另一段恩怨是與玄天上帝的債務糾紛。傳說玄天上帝原以殺豬為業,一日自覺罪孽深重,乃切腹將腸胃掏出洗滌罪業,不料後來腸子化為蛇精,胃化成龜精為害人間。玄天上帝便向保生大帝(或謂呂洞賓)商借寶劍為民除害,大道公唯恐有借無還,乃將上帝公所屬的三十六官將留置抵押,豈知玄天上帝在收服龜蛇之後卻仍不歸還寶劍,於是至今保生大帝有三十六官將,而玄天上帝的造型總是緊握寶劍不願放手,而大多數保生大帝神像只帶劍鞘並無佩劍。由保生大帝悲壯的戀愛史和債務糾紛,也可以看出民間信仰中神明「人性化」的一面,姑且信之,相當可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