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塹保安宮沿革

    尾塹保安宮(以下簡稱本宮),原建廟於清末年間,恭奉主神保生大帝吳真人,由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分靈而來,當時蘭陽地區尚未開發,且多雨高濕,被稱為瘴癘之地,三星尾塹地區亦無例外,但自尾塹建廟之後,疫癘消除,合境平安,卻是保生大帝威靈所使然,於是民間信仰之忱,皆發自至誠至敬者也。


    清末建廟之初,地方居民甚寥,募資不易,且多數建材皆來自大陸福建,更感購料困難,所以地方商定就地取材,簡陋興建,經常多年颱風地震之侵襲,原廟終於日據時代倒塌下來。當時社會經濟蕭條,人民生活極度困苦,加以日本政府對宗教之歧視,因此一時無法集資復建,以致宮內主神率眾神每年皆隨爐主移居民間廳堂。這種寄人籬下日子。可謂是本宮神尊生活最低落之時期矣。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一切回歸祖國懷抱,宗教亦開始復興,建廟之議油然而生,於是地方善男信女商議結果,決定復建本宮,大家同心協力,共同奮鬥新廟終於在民國三十八年復建完成,神人皆歡,並經地方信士組織管理委員會經營管理之下,廟務大進,香火鼎盛,於六十八年增建廂房、偏廁、整修神殿;並加入全國道教會暨保生大帝寺廟全國聯誼會之活動組織,拓展外交關係,於是前來本宮進香之各地香客,絡繹不絕也。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變遷,大家皆有求新求變之慾望,本宮自三十八年建廟迄今,已歷經數十寒暑,地方信士同感於宮貌老舊,環境狹窄,不合時宜,更難於應付遊覽車隊眾多香客之湧進前來,所以經過數次信士大會之商議決定,把舊廟拆除,重建新廟,消息傳出民心沸騰,繼而組立本宮從建委員會,經過數十次開會研議建廟內容細節,發動募款集資,凝聚地方以及接納鄰近地區善男信女之財力,接受遠方善士之捐獻,共計募得新台幣二千六百餘萬元,歷經二年多時間,新廟終於在民國八十五年元月九日(農曆八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落成安座,並增建鐘、鼓兩樓,增艷宮貌,而今大功告成,特別感謝各界之支持以及工作人員之辛勞。保生大帝,大道神恩,必定保佑眾生直到永恆。



來到尾塹保安宮

保生大帝坐殿中

安庄安民神威勇

宮務發展日昌隆



 
 
 
 


留言